时间:2017/9/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客栈右转是一条很深的巷子,我是前天晚上从另一个路口入住的剑川甲马驿站,周围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清早自己溜达出来,结果我仿佛走进了历史与岁月,一下子惊诧了!

  我不知道走进的是剑川最古老的西门街,这是有剑川县城就有的街道,看似破破烂烂,沧桑无助,但它的辉煌走过了五百多年,到现在还存有九处明代建筑群,清代的建筑无数,全部隐藏在这街巷与市井中,可惜我此时并不知。

  最初让我惊异的并不是这些老建筑和委婉的街巷,而是家家大门上都贴的对联。开始也没有在意,贴对联没有啥,哪里不贴,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家家要贴的,剑川主要是白族,他们尤其喜欢贴对子,在房子和门上书写吉祥与期盼的是文字,我不是没有见识的人。

  我发现这里的对联都是人工书写的,而非买来的印刷品,不仅人工书写,每户家庭的内容也不同,写法也不同,除了求平安,大多都是劝人读书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如果家有喜事或丧事,对联就更有韵味与看头。

  这些对联让我看到剑川文化氛围的厚重和不一般,这条街巷的人文历史也让我好奇,我想走进去看看,随着一个早起买菜的老人走进一个院落。

  不想走进的是一座尼姑庵。老伯告诉我这个建筑是清朝的,有多年历史,一直到文革前还是有尼姑和香火。文革时将佛像捣毁,将尼姑遣散,有几个尼姑没有了去处就被信众偷偷收留,直到后来死掉了。

  老伯说他是七十年代搬到这里住的,现在周围群众还想恢复庙宇,住户也愿意让出来,但需要几百万的资金却无法筹措,如果不加以修缮,这老房子也挺不了多久了。

  其实像这样破败的老房子,西门街有很多,在别处可能是文物了,但剑川县的历史太厚重,太多了,就这么默默的“晾晒”在那里了。

  一个院落里有背书包的学生出入,好奇进去看见一个孩子在洗头,他说就在边上的剑川一中读高中,这里的学生都是租房,方便就近读书。

  其实很多房子并没有人住,有的在外面工作学习,有的搬进了楼房,老房子居住并不舒服,只有一些老年人还固守着...

  剑川昭忠祠始建于年,徐霞客曾到此拜过,并有游记记载。现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这里正在修缮,不能进去观看。看看剑川的木雕工艺,唯美吧!

  一扇粘贴毛主席像的破门靠在山墙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好奇走进这户人家。

  房间里很凌乱,还贴有好几张毛主席的像。男主人热情迎我进屋,问起我问什么要贴这些主席像,他说老辈人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对毛主席有感情。他说父亲刚解放时是贫协主席,民兵队长,后来带人去西藏修公路了。

  他的家世我很感兴趣,他邀请我吃早餐,同我慢慢的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解放后父亲去西藏修公路了,那里条件非常艰苦,还经常有藏族人袭击他们,平时不敢在床上睡觉,晚上只能睡在床底下,结果得了风湿心脏病。他母亲文革时指责一伙打砸抢的造反派,结果这伙人后来得势,成立革委会,把他妈妈定为现行反革命,活活斗死了。

  那时爸爸在西藏回不来,他十五岁,带着十岁的妹妹,受尽歧视和委屈。没有粮食吃,就去挖各种野菜,上山砍柴卖钱,他知道父亲有病,又不敢告诉他实情。而亲戚又大都回避他们不管,所以自小他养成自立和不受人施舍的性格。

  我问他现在怎么样?他说家里只有他一人分了土地(他老伴和孩子是城市户口),只有六分田,后来被征用了,给了几万块钱,刚好买了一块墓地。他说自己现在交了保险,有四百多养老金,老伴是工人退休,有退休金,生活还不错。

  文革五十年了,留给他心中的痛依然无法抹去,谈到他母亲被批斗、殴打和他在文革中受的黑五类对待,老人只是重复的说:再苦不乞求,不要施舍。老人是泥瓦匠,现在还在干活。

  剑川西门街只有三百多米,却堆积了众多的人文与历史,跨越了几个朝代,依然存在着。它所承载的岁月虽有不能承受之重,但风雨中顽强的走过来了。

  现在政府已经在保护与开发,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可以成为又一处旅游热点,有更多的人来寻觅它的过去与传说。

  作者:书影   此篇为《年滇行记》系列文章之三十九。年4-5月作者游走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文山、大理、丽江等地区,历时42天。

赞赏

人赞赏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渶浣虫渶濂界殑娌荤枟鏂规硶
鍖椾含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2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