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概况 剑川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门户,位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县和云南省革命老区县。县域面积平方公里,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3米,年平均气温12.5℃,年均降雨量.3毫米,霜期天。全县辖5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个自然村。境内有白、汉、彝、回、纳西、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年末全县总人口18.2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23%,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 ★南天瑰宝——石宝山 剑川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似象像钟,得石宝之名。这里林木茂盛、石趣无限,庙宇别致,景色独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声名卓著。山中开凿于唐宋年间的石窟,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宝山是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融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体。景区内密林掩映、古寺深藏、飞瀑垂帘、猕猴嬉戏、山鸡飞闯,加之石头开花的“龟背石”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堪称世界一绝。 石宝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开凿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石钟山石窟,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社会历史、宗教历史与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提供宝贵实物资料,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西南敦煌”。始建于元代的宝相寺,依雄奇万状的大石岩而盖建,被誉为“云南悬空寺”堪与北岳恒山悬空寺一争高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有“雾海云烟”之称的“海云居”,掩映在古柏苍松之中。寺宇、殿阁布局严谨,规整雅朴,静谧清幽。 石宝山上独具民族风情的“石宝山歌”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被誉为“白族情人节”与“中国歌城”,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清民居建筑艺术馆——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距大丽高速公路2千米。古城历史悠久,曾出土过汉代五铢钱,是滇藏茶马古道重镇。古城于明洪武二十三年()正式作为剑川的治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有条石支砌的城墙和四座城门楼,城墙于年被拆除,现四门护城河、壕桥犹存,古城墙基础四至清晰,明代建成的街巷道路走向不变,尺度不变,格局不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以白族为主的居民世居在古城内保留了浓郁的白族原生文化。年,剑川古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内保留有明代建筑40多院,清代建筑院,民国至60年代建筑近院,在国内已属罕见,是研究云南乃至中国民居建筑发展,街区演变历史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古城内西门街明代古建筑群和景风阁古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最富有地方特色的街道是西门外至西门的“文化名人街”和南门至北门前铺后店的“茶马古道商业街”。 古城人“以不学为耻”,从明永乐至清光绪年间,科甲及第者共计人,其中进士21人,举人与贡生人,为剑川争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古城孕育出了不少历代风云人物,有明代何可及、杨栋朝、段高选……还有清末撰写成都武侯祠“攻心联”的赵藩,民国时期内政部长、书写南京“总统府”的周钟岳,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赵式铭,抗日中将鲁元,林学家张海秋,最早的白族党员张伯简……现今古城内一直在传述他们的昔日往事。 ★高原明珠——剑湖 剑湖,剑川的灵性之湖,生命之源,是白族儿女世代生息的乐土。剑湖景区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湿地保护区,为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 剑湖,俗称“剑海”,坐落于剑川坝子东南部,距县城金华镇4.5公里。剑湖为高原构造断陷淡水湖泊,形成于晚第三纪,湖的形状像一个“大元宝”,是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滇西高原之上。 剑湖主要水源有金龙河、格渼江、永丰河、回龙河以及周围小龙潭之泉水和湖心地下涌泉。剑湖是澜沧江重要水系黑潓江的源头,西南部的海尾河为剑湖唯一出水口。 剑湖风光秀丽、景色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谐。剑湖烟波粼粼、蒹葭萋萋、鸥鹭翔集、湖水清澈、水质纯净、水色澄清,远望“天镜”一面,近观游鱼历历可数;剑湖四周村舍栉比,岸柳成行,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胜似江南水乡田园景观。景区四周田畴村落如诗如画,四时景观各异。春天,湖岸边桃红柳绿,梨花雪白,一片盎然春意;夏天,湖面上渔舟穿梭,水鸟嬉戏,一派勃勃生机;秋天,荇草花开,馨香袭人,绿叶碧水,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冬天,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南来候鸟,群起群落。一年四季,剑湖都有赏心悦目的美景。 ★大世界基尼斯“世界双绝”——千狮山 景区以山险、石奇、狮怪、林静、泉幽、琼楼玉宇、历代文人题刻和千狮共舞构成了一幅人间天然画卷。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大世界基尼斯上海总部认证的“世界双绝”景区。 千狮山景区距大丽高速公路口2.5千米,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景区内十步一景,景中有景,景景别致,渐入佳境。历史上的“满贤林”和现代“千狮山”创意交融,构织了千狮山的“十个一千”:千台坡、千狮坊、千年古柏、千狮壁、千岁佛、千年神龟、千年古塔、千年古刹、千狮之王、千狮山千狮会。景区以山险、石奇、狮怪、林静、泉幽、琼楼玉宇、历代文人题刻和千狮共舞构成了一幅人间天然画卷。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大世界基尼斯上海总部认证的“世界双绝”景区。“世界双绝”:一绝在景区路旁、林间、崖上、岩头雕刻有东汉至唐、宋、元、明、清九个朝代纹络和形态各异的蹲狮、卧狮、立狮、站狮、戏狮等只;另一绝是雕刻有全世界体格最大高达25米、长18米的狮王。千狮山不愧为是中国石雕狮子艺术陈列馆。 ★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镇 沙溪是一个有着多年文明历史、山水环绕、如诗如画、具有农业古国田园风貌的古镇,是大旅行家徐霞客赞誉的鱼米之乡。 沙溪位于剑川县东南部,距剑川县城32公里。黑潓江从坝子中央蜿蜒穿过,白族聚居的村落散居江之两岸。沙溪四面环山,水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居民有白族、汉族、彝族、傈僳族等民族,总人口2.3万,其中90%以上的居民为白族,各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 唐代时期沙溪已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随着沙溪四周弥沙井、沙追井、乔后井、诺邓井、兰坪啦鸡井等盐井先后开采,沙溪成为了离这些大盐井最近的集市,是茶叶和盐巴让这个偏僻的山村小镇马帮如梭,商贾云集,百业昌盛,黑潓江畔的这条古道成为当时南来北往茶运与盐运的黄金之路。沙溪成了当时古道上马帮心中的“天堂”。古道与马帮在这里遗留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使沙溪成为一部凝固的茶马古道历史。 ★滇山之祖——老君山 剑川老君山位于剑川、丽江、兰坪三县的结合部,为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属横断山脉。山内群山屹立,气势磅礴,直冲云霄。由于支脉峰峦莽莽,盘桓滇西各县,所以老君山被尊称为“滇山之祖”。 老君山的高山箐谷中,遍布着许多清澈见底的地下涌泉水潭,有“九十九龙潭”之说。较大的龙潭有“南龙潭”、“金子沟龙潭”、“老君山龙潭”、“黄龙潭”等,其余大小“龙潭”无数。更有意思的是,“龙潭”四周遍生各种花草兰芝,花红水澈,草绿潭清,相映成辉;潭水倒映着山峰林木,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丛丛花草,一时之间,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潭水间,各种斑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神态各异,令人心醉。老君山主峰西北面的燕窝洞,是山间另一奇观。岩洞分上中下三层,主洞高达7米,宽约3米,深米,洞内蝙蝠成串,岩燕成群。每当燕窝采撷时节,胆大艺绝者就相邀为伍,攀崖附壁,寻找燕窝。老君山各部有许多宽阔的草甸。草甸青青,边上又百花开放,构成了一幅幅优美恬静的图画。成群结队的牛群、马群、羊群在草地上吃草游玩,有的懒洋洋地在草甸上甩打着尾巴,有的慢吞吞地喷着鼻息,有的则在草地上酣睡,无不怡然自得。牧歌式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悠然神往。 ★滇西奇葩——剑川木雕 在云南大理,除了全国闻名遐迩的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外,还有剑川的木雕艺人,滇西民谣有云:“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几百年来,心口相传的技艺,随着他们走南闯北,遍布各地,在故宫的修复、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中就有他们技艺的展现。 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的故乡,有“白族文化聚宝盆”之称。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剑川海门口”出土的多年前的木制农具、建筑木构件,我们可以找到剑川木雕的远古源头;“剑川石钟山石窟”中石雕仿木结构建筑和精美的龙椅,印证出唐宋时期剑川木雕的成熟;明、清,直至民国,剑川木雕已闻名川、黔;近代以来,剑川木雕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吴作人先生,参观了精湛的剑川木雕之后,欣然挥毫留下“滇西奇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年,文化部命名剑川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年,文化部命名剑川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剑川木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文:剑川县委宣传部剑川县旅游委提供 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曝光中科医院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