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剑川白曲、本子曲及古乐,是剑川白族音乐中的三大珍贵遗产。

  白曲又称“白族调”,是剑川白族民间自然形成的一种原生民族歌谣。经过数千年的流行演变,剑川白曲词曲最终稳定于“七七七五”式山花体结构,并形成每四句一段,两段或若干段为一首的格局。白曲不求平仄,只讲押韵,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曲调创作风格。剑川白曲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以形象逼真,语言生动,文化内涵极其深厚,以曲调优美感人的自由表达方式流行,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幸福的精神希望和勤劳勇敢、拼搏向上的聪明才智。剑川还是白族原生民间歌谣的重要保留地,被誉为“白曲之乡”。剑川白曲的曲目较多,有《泥鳅调》、《割埂调》、《山后曲》、《海东调》、《东山打歌》等。这些曲调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一年一度的剑川石宝山歌会上演唱的“白曲”已载入国际民歌曲目。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工藤隆等编纂的《现地调查报告——中国云南省剑川白族歌垣》在日本东京出版后引起轰动。

  本子曲为“白曲”长歌,是流行于剑川的一种独特白族曲艺品种,其唱词为“山花体”,故事情节变化多样,长于抒情。至今广泛流行于剑川的本子曲传统唱本有《鸿雁带书》、《出门调》、《月里桂花》、《黄氏女对金刚经》等五十多篇。《鸿雁带书》反映的是出门做木匠的丈夫一时无法还乡,妻子在家乡企盼丈夫速速归来的情景。《出门调》,共两百多行,充分反映出剑川木匠走四方过程中所遭遇的悲欢情愁。《黄氏女对金刚经》共多行,是最长的白族民间叙事长诗,既反映了佛教传入白族地区后其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白族人民勤劳、慈善、向往生活的情感。此曲调已在日本出版。其余《母鸡抱鸭》、《谷鸡子的歌》等已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剑川班洞河村的本子曲艺人张明德曾出席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其余白曲传承人杨杰、羊重代、杨泽周、苏贵、黄四代、段七九、陈四代、杨菊义、赵光祖、车汝钤等也为剑川留下了不少的白曲诗篇。

  古乐剑川白族古乐由佛腔、道腔、民间小调、洞经音乐几大部分组成。其中的佛腔以密宗“阿吒力”音乐为主要腔口,以此为代表的白族佛腔,绝大部分源于印度和中原密宗佛腔音乐,鉴于这些佛腔在印度和中原已经失传,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剑川“阿吒力”佛乐吸收了白族民间音乐成分,具有鲜明的地方世俗文化特色和民族宗教特色,成为深入研究白族古代民间音乐艺术的珍稀资料,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剑川佛腔流传的时间甚长,其演奏技巧已较成熟,已形成程式化。其特点为音乐成套,安排有序,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奇葩。剑川白族古乐队还荣获了中国昆剧研究会、香港宏韵文艺中心颁发的“兰花奖”和云南省第一届洞经音乐演奏邀请赛一等奖。现仍流行于全县的《散花》、《散灯》等“阿吒力”乐舞融音乐、舞蹈为一体,动作套路姿彩独特,表演技巧奇特,文化艺术价值相当高,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来源:大理日报)

赞赏

长按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2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