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痤疮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 怀着对全人类的关怀进行考古学研究 上篇写到关键时刻就不了了之了,真是罪过罪过。 不要问小编为什么要这么做,讨厌! 这时候还是要女神来个承上启下,李若彤塑造的经典人物角色当然不止小龙女这一个,那接下来必不可少要提到她一人饰演三角(神仙姐姐、王夫人、王语嫣)的——《天龙八部》。 从封面就能看出女神的重要地位 引用小编和阡陌大神的一段问答: Q:金庸作品是否有其灵感来源? A:一史、二文、三情、四政。 先说史,金之影视剧风靡之后,大陆民间有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分不清宋代以后的正史和戏说,一直延展到清代,都认为江湖不远,庙堂不高。因金之作品与史太近,乱世取材,无出其右。以宋元时期为代表的那批作品也是其巅峰之作。 在女神的指引下,《天龙八部》还是有很多点可以探究的,小编也就不浪费时间,直接切入主题了,就从女神的归属地开始了。 第二讲:大理王朝 提到大理,应是一个会让人有无尽想象憧憬的远方。那里有一念不忘的苍山洱海,还有因金庸先生占尽风头的无量山。 《天龙八部》开篇段誉随普洱茶商路无量山,误入无量剑湖宫,得以有缘见到神仙姐姐塑像,并练就“凌波微步”。 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无量山地界,在月下摇曳怒放的山茶,在崖上折断迸流的瀑布,波涛汹涌的沧澜江。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说说,这片美好土地上的民族。 大理前传丨南诏起,云南统 00丨故事即将开始的前奏 大约在唐初,云南境内聚集着一些较大的民族和部落,像滇西的河蛮(白族先民)、乌蛮(彝族先民)、金齿、茫蛮(傣族先民)、磨些蛮(纳西族先民)……这些地区已处于农耕社会,文化发展也是杠杠的。 曾有唐朝僧人称西洱海地区“百姓殷实”①。唐贞观年间,同样是“人众殷实,多于蜀川”②。 春去秋来,白蛮和乌蛮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成功占据了洱海地区。对于当时人口稠密,生活富庶,充满了世外桃源般安适气氛的西洱河地区,必然不会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01丨没有赵灵儿的南诏国 仙剑奇侠传剧照图 话说这个洱海地区的乌蛮分为六个大的部落,史称“六诏”。其中有个蒙舍诏处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它别于其他的乌蛮,史书称“乌蛮别种“。 这个部落最初可能掌握在白蛮的张氏手里,从汉代就开始代代相传,被后世称为“白子国”③。但规模可能只是个邑落小国,不于正史见。唐初,白蛮首领张乐进传位于蒙氏细奴逻,政权从此落入了乌蛮手中。 至此同唐朝关系暧昧的南诏逐渐走入众人眼中,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历史。 自古以来能被争抢的地域,必有其益处。公元8世纪初,唐朝同吐蕃为争夺盐井大打出手,打破了西洱河的平静,除了始终附唐的蒙舍诏实力未损,其他五诏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唐朝急于培植与吐蕃抗衡势力,便选择了他的小情人——蒙舍诏(南诏)。 天时地利人和,完美的上位!公元8世纪30年代,傍了大款的蒙舍诏主皮逻阁发动了对其他五诏的进攻,一举将其歼灭,就连吐蕃在西洱河的势力也一并驱除了,阴谋、阳谋耍的妥妥的。就这样,皮逻阁在大理地区建立了以白蛮文化为基础的乌蛮、白蛮贵族的联合政权——南诏国。 南诏国内部族部落分布图 02丨微妙反复的暧昧关系 公元年,唐玄宗给了南诏名分,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天宝七年(年)皮逻阁卒,其子阁罗凤继位。阁罗凤是一个相当有眼光的政治家,却养在别院,唐大大派去照看的人就有点欺主了,以为这是个没有倚靠不受宠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熊孩子终于玩脱了——姚州太守张虔陀侮辱了阁罗凤,把小白兔逼得跳墙了!以为本宫好欺负吗?杀!杀!杀!本来这只是一个争宠立威的小事件,可实在打脸啊,不正夫纲是不是有点怂?唐大大兴兵数十万向南诏。 阁罗凤发出了恳切而严正的警告:“愿还所虏,得自新,且城姚州,如不听,则归命吐蕃,恐云南非唐有。”④但大唐将领骄横无比,以为天兵一到,蛮夷必定分崩离析,如鸟兽散。 维克特说过:“上帝要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 这不,“天宝战争”中,伤心的阁罗凤联盟吐蕃击败了唐大大两次不理智的进攻,使得元帅投河只落得“苍山披雪悼忠魂”的结局。唐军终于尝到了南诏剑和大理刀的滋味。此后,南诏一鼓作气拓东、开南,逐渐控制了云南全境,势力抵达大渡河南岸,确立了南诏在中国西南的政治影响。战争带动了附属产业的发展,使南诏在兵器制造技术特别是制铁技术上异常发达起来。 《小剧场》 南诏诏:唐大大,舍了臣妾,你后悔了吗? 唐大大:你出墙去找朕的仇敌,就为了气朕?荒唐! 唐朝三大名刃——南诏铎鞘、浪剑、郁刀 樊绰《云南志》卷七: “铎鞘,状如刀戟残刃,积年埋在高土中,亦有孔穴,旁透朱笴,出丽水,装以金穹铁簜(tang一声),所指无不洞也,南诏尤所宝重。”“浪人诏能铸剑,尤精利,诸部落悉不如,谓之浪剑。”“郁刀造法:用毒药、虫、鱼之类,又淬以白马血,经十数年乃用,中人肌即死。俗秘其法,粗问得其由。” 樊绰《云南志》卷七提及铎鞘:“南诏蛮王出军,手中双执者是也”。 *用手执双兵器,只能是短兵,遂赵吕甫认为:剑川县石钟山石刻造像异牟寻像侧,侍者手持状如长戟之兵器即为“铎鞘”。 剑川石钟山石窟《异牟寻议政图》 *根据“状如刀戟残刃”,台湾学者李霖灿认为,在《张胜温画卷》第2图上,有位侍者手持的长兵器为“铎鞘”。 《张胜温画卷/大理国梵像卷》 与《清明上河图》一起称为“南北双娇” 作于“盛德五年庚子”·大理段智兴年号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张胜温画卷/大理国梵像卷》第2图·兵器细节 南诏对唐大大的爱是矢志不渝的,就像张智成唱的“你爱上我一定有哪里像他”。在和唐大大闹别扭的时候,阁罗凤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怀念唐大大。例如: 中原人郑回被掳到大理后,因学识过人,成为南诏国的首席教师,王子凤伽异、异牟寻、寻梦凑三代都是郑回的学生。他还被委以清平官(宰相)的重任,并世代显赫。 阁罗凤在位时,还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西开寻传”。开辟了澜沧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片地区,统一了散居部落。这一地区不仅在地理上有重要战略价值,资源也相当诱人。此后,寻传地区的金银矿产、井盐、药材、水果、兵器材料、动植物、良种马等物产,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使得南诏的财富得到了成倍的增长,实力更为强大。在地理上,南诏的势力伸入了东南亚边缘,对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地质学价值的洱海测绘图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的二蛇交扭图 其背景是一张地形图 阁罗凤去世后,其孙异牟寻继位。他是一个颇知书、有才智、善扶其众的人物⑤。正值与吐蕃翻脸之际,异牟寻决心归唐,南诏成功的回到了唐大大的怀抱,套路都能玩出花了。唐大大大手一挥,“赏”——在成都创办了供南诏子弟学习的学校,教授的学科中有天文学和数学,前后共50年,为南诏培养了上千人才。 《小剧场》 南诏诏:皇上,臣妾的心一直在您这里呀~ 唐大大:乖乖回到朕的身边,朕一概不追究 劝丰祐在致唐宣宗的信中讥讽道:“一人有庆,方当万国来朝;四海为家,岂计十人(学生名额)之有费”⑥ 好景不长,小气的唐宣宗借口要节约费用,拒收南诏学生。这可把一心爱慕唐大大的南诏王劝丰祐气着了。南诏的失宠受挫之后,完美的走上了傲娇到病娇的不归路,减少纳贡并开始在边境和唐朝动武,以要求继续学习。(os:太狗血) 积极发展的天文学 《中兴二年图传·文字卷》上有“内列五七之星耀”的句子,说明印度历所拥的七日周期制已传到了南诏。大理千寻塔还出土了一张绢质符咒。这张符咒不仅是印度文化与其他宗教因素在大理地区交融的结果,而且反映了南诏大理国时代对恒星已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大理千寻塔·李乾朗手绘建筑解剖图 大理千寻塔出土绢质符咒 图翻拍于《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 《护国司南抄》中记载的天文学知识 图翻拍于《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 在侵入四川茂州、黎州、雅州等地,发布的军令就是“为我取蜀为东府,工伎悉送逻娑城,岁赋一缣。”⑦ 异牟寻在位时,任性的奠定了“抢”的基本国策——强行从内地引进科学技术。 异牟寻以后,南诏几个国王太怂,权利主要掌握在权臣王嵯巅手中。继续,愈抢愈烈了,他发动了多次“慰赉居人,市不扰肆”的对唐作战,走时却要掳掠大量能工巧匠,补充南诏。这对南诏的纺织、造纸、髹漆、医学以及佛塔的修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佛教在大理和昆明等地的发展。 南诏王劝丰祐以后,政权落入大将军和清平官手中,剩下的也就只有“打打杀杀”了。 《资治通鉴》卷二五三说:“南诏酋龙嗣立以来,为边患殆二十年,中国为之虚耗,而其国中亦疲弊”。 物极必反,南诏后期佛教盛行,大概就是暴力过度后的精神需要。南诏文化因佛教盛行呈现出最大宽容。截然不同的汉、印度以及东南亚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处,南诏文化空前繁荣。它导致了大理地区寺庙建筑十分发达,并推动了印刷术、冶金术、医药学、天文学和水利建设诸多学科发展。 当然小编觉得还是—— 因一切繁华看尽,哀莫大过于心死。 一盏青灯伴古佛,半为修行半入魔。 《小剧场》 南诏诏:臣妾,做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 唐大大:……女人的心思你别猜(扶额ing) 公元年,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起兵灭南诏,建立了大长和国,却在20年后夭折。经过几个政权的转手,直至公元年,白族段氏建立了大理国。 《南诏中兴二年图传》左边老人正在制作阿嵯耶观音像 丨大理兴,大理亡——大理正传 从段思平开始,大理国就“年年建寺,铸佛万尊”,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国,世称“古妙香国”。 大理国·阿嵯耶鎏金观音铜像 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高46~50cm,全身无接口,手臂和身体为整体锻造 背后、腰内均铸有藏经的矩形凹槽 宋铜鎏金佛坐像 藏于故宫博物院 高23.8cm 大理国石经幢·昆明地藏寺 幢高6.5米,塔形5段7级8面 上雕密教诸佛、菩萨及天龙八部数百躯 大理国石经幢·细节图 北宋建国初期,与大理国的官方没有任何来往,他们完全不理解一个连皇位都弃之如敝履的崭新佛国。 大理国继承了南诏的痴情,一直爱护着宋大大,始终未曾伤其一毫。不厌其烦地真诚要求宋大大给个名分,并要求在经济和文化上进行交流。但由于宋大大敌手太多、神经紧张,始终对大理国存有戒心,拒绝大理国的册封要求竟达10余次之多。 《小剧场》 宋大大:臣服朕?朕不信!总有坏人要来图谋朕! 大理国王尊佛的心理都很重,前后有10位国王都曾厌倦尘世生活,出家当了和尚。⑧一群奇葩的的国王,但也推动了铸铜业的发展。 唉,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估计这是要准备在佛前求个五百年,只为结一段尘缘,可别说还是有用的~ 密严寺八大明王石刻·大理剑川石窟 大理剑川石窟 严华三圣·石宝山石窟 北宋淳化(~年)末年前后,宋王朝封大理国王段素英为“云南大理国主,统辖大渡河南姚巂州界山前山后百蛮三十六鬼主,兼怀化大将军、忠顺王”。约在年,宋王朝发布诏书,授大理国王为“检校太保、贵的大将军”。然而此后多年,宋王朝又拒绝和大理国往来了。 宋大大和大理国一直藕断丝连,剧情太虐心,俨然一部狗血的爱情历史大片,反反复复多次,终于达到了一个平和的状态。大理人与内地汉族不断交流文化,同化的相当美好,风格水平都越来越接近了呢。到南宋那会,部分大理人都被视为“汉蛮”了。 《小剧场》 大理国:皇上,您这样忽冷忽热,忽近忽远,甚是不好。 宋大大:朕心甚悦,要不爱妃再去冷宫玩一下。 大理国:皇上,开恩呢,臣妾说笑的。 大理国晚期,国势衰微,段式的大权旁落,权臣高氏成为实际权利控制者,此时大理国又称后理国。 第二回完结 ——ThEnd—— 注释: ①(唐)道宣:《道宣律师感通录》,卷下,载大藏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年; ②(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③南诏时期《中兴二年图传》上题有“张氏国史”,显然指张氏建立的国史; ④(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南诏上》; ⑤(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传; ⑥(宋)王谠:《唐语林》,卷二,中华书局,年,第97页; ⑦(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南诏传》; ⑧胡蔚本《南诏野史》; 文章引用参考于:《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李晓岑;《百人百部——大理国史》,段玉明; 图片源于网络搜索及翻拍。 话说这第三回我们要说到西夏, 是不是也能上演一出梦郎和梦姑呢~ 欲听后事如何? 请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