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山间随处可见的山茶花

石钟寺去狮子关很近,十分钟就走到了,只是缺乏指示牌,不知道哪里才是狮子关。实际上远远看见右侧山上那个巨石,就是所谓的狮子,从上方看犹如满头卷毛的雄狮,只是在山谷下方,看不出来。

这就是狮子关的狮子

路边的石头,有写有一些线刻图案,因为旁边有景区的标牌提示,游客不容易错过。第一个就是路侧所谓的陶渊明像,有隶书的“渊明之风”四字题刻,雕刻风格为浅浮雕。服饰为长衣带袍,头戴斗笠,斗笠上从左到右刻着“渊明之风”四个字。陶渊明一手持花,一手持云纹如意。

路过渊明之风,路边可见一石虎盘踞路左,这是石钟寺第十二号窟石虎卧像。这头石虎憨态可掬,浅浮雕,比较扁平,犹如趴着的娃娃鱼。双手交叉着地,头枕在手上趴着睡觉。

陶渊明?哈哈

石虎后方,就是第十一号窟药叉护法像,旁边有后代题刻“波斯国人”以至于波斯国人成为这夜叉石刻的名字。护法像有损毁,专家说是根据其腿间的金刚杵判断为护法药叉。药叉就是夜叉,因为音译的关系,很多神袛的名字常常会出现不同翻译。

狮子关的石窟没有禁止拍照的标识,法无禁止则可行,老牛也就放心拍照。不过波斯国人和细奴逻全家福,以及沙登箐的石窟,虽然没有禁止拍照的标识,只要有门,就都是铁将军把门锁得紧紧的,不知道是不是不让人偷窥,老牛只能隔着缝隙努力张望,幸好某些石窟的围栏比较疏,否则这次老牛石钟寺一行,可就只能够拍些山水树木了。

远眺石钟寺

继续前行,沿路爬山上行,经过“嘉靖壬戌翰林庶吉士中溪李元阳同游五人过狮子关”的题刻,就到了十号窟“阿嵯耶观音幻化梵僧像”。这个梵僧就是《南诏图传》里面阿嵯耶观音变化出来点化细奴逻的梵僧,梵僧左侧就是同梵僧一起出现在《南诏图传》的白犬。

李元阳题刻

《南诏图传》文字卷记载:“兴宗王蒙逻盛时,有一梵僧,来自南开郡西澜沧江外,兽赕穷石村中,牵一白犬,手持锡杖钵盂,经于三夜。其犬忽被村主加明王乐等偷食。明朝,梵僧寻问,翻更凌辱。僧仍高声呼犬,犬遂嘷于数十男子腹内。偷食人等,莫不惊惧相视,形神散去。谓圣僧为妖怪,以陋质为骁雄。三度害伤,度度如故。初解支体,次为三段,后烧火中,骨肉灰烬,盛竹筒中,抛于水里。破筒而出,形体如故,无能损坏。钵盂锡杖,王乐差部下外券赴奏于山上,留着内道场供养顶礼。其靴变为石,今现在穷石村中。”

十号窟全景

在十号窟这里远眺山谷对面的石钟寺,蓝天远山,古刹绿树,风景这边独好。

到了十号窟那里无路可走,原路返回主路后继续前行,看见“狮子关”“中溪”这个摩崖石刻,才明白这里就是狮子关。中溪就是李元阳,嘉靖年间大理的进士,两次出仕都受不了官场而退隐山林,在故乡云南游山玩水,常常和杨慎作伴同游,留有很多诗词题刻。

阿嵯耶观音幻化的梵僧和白狗

《三国演义》前开篇那首《临江仙》就是杨慎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石钟寺石窟远眺

未完待续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







































专治白癜风偏方
卡泊三醇 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tq/7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