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国道剑川甸南路段通往白山母村的盘山公路一路颠簸而上,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依偎在蓝天白云怀抱中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白山母村。从村委会出发,一路出村往东南方向顺着山路向山顶行驶,大约过了20来分钟,终于见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秋蓝”蓝莓种植基地。 湛蓝的天空,美丽的云朵,漫山遍野的蓝莓树,穿梭在果林里采摘蓝莓的人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绿色、和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墨画。我们一边恣意地欣赏着这醉人的丰收美景,一边情不自禁地走向道路一旁的蓝莓地里。阳光灿灿、微风和煦,一串串密密麻麻挤挨在一起的蓝莓正向我们招手。走近一看,哎呀,这里的蓝莓果子大、成色足,恰如它的名字“秋蓝”般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蓝莓的注册商标‘秋蓝’,就是以这里的海拔高度来给蓝莓命名的。”剑川县金牛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务工负责人李烈雄表示。从年开始,剑川县金牛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在甸南镇白山母村流转土地种植蓝莓。当地海拔高、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8.8℃),植物生长周期长等自然优势,为蓝莓生产赢得了商机。 “目前,白山母村蓝莓连片种植基地共种植蓝莓多亩。高山生态蓝莓有机认证地块亩,其中可以采收的有亩左右。年以来,我们公司生产的蓝莓在每年省州有机认证产品专项监督抽查中合格率都为%。”据该公司基地管理员赵成介绍,目前,“秋蓝”主要通过冷链车销往昆明、广州、成都等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蓝果果”变身致富“金果果” 据白山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白军介绍,村里在发展马铃薯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种植蓝莓,对培植新兴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效益很明显。“早在年10月,我们村党总支就和剑川县金牛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上海市对口支援白山母村资产收益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6万多元的集体收益。同时,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通过提供蓝莓种植技术和种苗,回收产品,带动村民种植蓝莓,增加收入。” 今年60岁的村民杨余树告诉记者:“我和老伴今年都是第八年在蓝莓基地务工了。这里的活计相对比较轻松,采摘蓝莓的时候稍微忙一些,在这里,我们每天可以挣到80到元的工资,能够在家门口务工,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好了。”来自隔壁金华镇桑岭村的村民李钢也高兴地说。眼下正是“秋蓝”采收的黄金季,我们看到数十名当地群众穿梭在基地里采摘蓝莓,她们当中年纪轻的30多岁,年纪大的60多岁了。赵成告诉记者:“进入8月份以来,每天都有多名群众在基地里务工。这个蓝莓基地每年需要使用劳务锄草、摘果筛选、冷藏包装等将近1.5万个工,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多万元。” 离开蓝莓基地时,我们不禁感慨,这哪是以前那个曾以海拔高令人望而生畏的“白山母”呀,以前那个不通路、不通车的小山村,凭借着小小蓝莓走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道路,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云南网通讯员段红池马思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