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5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融合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滇西抗战纪念馆、省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截至年底,全省有公共图书馆个、文化馆个、博物馆个、美术馆4个、非遗中心27个、乡镇文化站个,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记忆遗产1项,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9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影院家、广播电视台个、出版物发行单位家。年,昆明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红河州国门文化形象工程项目、昭通市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文化建设持续繁荣发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场,观众达余万人次。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政府年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年,全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项;年,22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到年底,省级备案博物馆增至个。在省博物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成就展》入选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国家文物局重点推介展览项目。

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推出。全省新创、原创《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桂梅老师》《农民院士》《幸福花山》等大型舞台艺术作品50余台。电影《索道医生》、电视剧《杨善洲》、广播剧《打工局长》等作品分别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大奖。截至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作家累计人次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数量为全国之最。

文旅融合扎实推进。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深入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等。“旅游+”“+旅游”持续深化,建成建水紫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0余个文旅融合示范景区、90余个示范小镇以及示范村;打造民族节庆、体育赛事、旅游演艺和“彩云之南等你来”等文旅融合活动品牌;完成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云南段)规划并有序推进,推出10条非遗主题、22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开展红色旅游示范项目、6大遗址公园、8种博物馆集群和6个博物馆群落建设,推进“非遗、文物、博物馆+旅游”,让文物活起来、文化遗产火起来。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云南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文化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年至年,全省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97亿元增加到.32亿元,占GDP比重3.38%。年至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从.8亿元增加到.59亿元。2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6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昆明市创建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博会、七彩云南赛装节等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长点。

文化旅游行业扶贫带动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实施文旅扶贫项目超过个,完成乡村文化和旅游投资.4亿元。据测算,全省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9.2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亿元,综合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着眼未来,云南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文化与旅游双轮驱动,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文旅融合提速增效

云南文博会记者黄兴能摄

雪山、草甸、湖泊、热带雨林、民族风情……气象万千的七彩云南,在COP15上惊艳亮相,成为独树一帜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全省5个万亿级产业的重要支撑,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明确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和“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全域旅游理念,深入实施整治乱象、智慧旅游、品质提升旅游革命“三部曲”,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进程;同时,将文化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体制、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创造了很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成功经验。

创建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位于蝴蝶泉附近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自然村落,常年居住人口在1万人以上。年,周城村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白族扎染艺术之乡”。

游客来到周城村观景、体验扎染技艺、品尝白族美食,流连忘返。周城村已发展餐饮业46家,旅游产品销售余户,扎染作坊18户,民间扎染博物馆一家,年产值多万元。扎染技艺带动了多名周城村村民及周边妇女就业,年销售收入多万元,80%以上产品销往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水紫陶街。张泽摄

走进建水紫陶产业园,具有中国古典元素与现代风范的紫陶艺术品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年,建水紫陶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占地.87公顷的土地上,一个由紫陶产业发展集聚的核心区,由人才培养实训区、产品研发区、物流配套功能区组成“一核三区”,集创意、生产、展示、市场、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已逐步成型。核心区域内的紫陶文化创意园、紫陶文化主题街、紫陶小镇,将生态、文化、休闲和旅游融为一体,入驻了一批紫陶生产销售、产品展示、原料配送企业,为紫陶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年至年,建水紫陶年产值达到24.15亿元,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多户。

目前,我省已建设了个文化旅游景区,推出80条精品文化旅游主题线路,创建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建水紫陶产业园区,昆明、大理、丽江等7个城市列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创建单位,建设5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旅游特色村,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88个。

“金木土石布”彰显产业特色

云南特色文创

在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彝绣成了这里的支柱产业。查利么村委会为了让搬迁群众在此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协会+公司+车间+绣女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全村妇女参与彝族刺绣,还有男性村民也加入到刺绣行业中。目前,全村每年可生产大小绣品20多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多万元。全县先后成立了永仁县彝族刺绣协会、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等3个协会及12个刺绣分会,扶持示范户36户、彝绣企业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年,永仁县彝族刺绣车间在查利么村建成投入运营。妇女们制作的绣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

山高路远,怒江碧玺藏匿深山,鲜有人知。怒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碧玺产区,其品质、色彩并不逊色于世界顶级碧玺。怒江人兰慧明年成立怒江泸水兰若珠宝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将碧玺、彩云玉、独龙江和田玉制作成精美的文创产品,带动了当地农民走出致富之路。目前,兰若珠宝是怒江唯一一家文创企业,年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龙头企业”称号,年在全省20家文创企业中榜上有名。公司的碧玺精品取材于丙中洛、德贡公路、茶马古道、怒江金丝猴等怒江元素,其作品“独龙江最后的马帮·彩云玉”获南亚东南亚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国际大赛优秀工匠奖。年以来,公司每年销售额超过万元。年6月,公司“兰若”碧玺私人博物馆成立,成为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缅孟印宝玉石文化研究基地、兰若珠宝文创中心、大学生孵化创业基地、少数民族就业培训中心等。

自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原来藏在深山和边远村寨的刺绣、土陶、木雕、银饰等被推广到全世界。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石林阿着底、鹤庆新华村、剑川狮河村、腾冲荷花乡、香格里拉尼西村等50多个村寨通过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村群众收入,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成为全省各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

艺术精品引领演艺新潮

由杨丽萍出任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云南映象》以多场国内外商演的成绩,创造了至今中国大型舞蹈演出场次无人企及的纪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诗如画的《丽江千古情》、美轮美奂的《梦幻腾冲》等一批经典旅游演艺剧目的成功打造,成为了云南艺术精品工程的典范。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和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建设,培育出了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10大节庆活动。同时,推动旅游+非遗,依托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培育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研学基地,打造《云上红河花楼恋歌》《老达保拉祜民歌》等一批非遗演艺节目。推动旅游+红色文化,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滇西抗战纪念馆、松山战役旧址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经过不懈努力,云南文化旅游加速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

新闻现场

话剧《桂梅老师》展示信仰的力量

年11月,话剧《桂梅老师》在丽江市华坪县公演,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透过舞台了解张桂梅老师的传奇人生。

大型原创话剧《桂梅老师》既是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文艺宣传作品,也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献礼剧目。该剧由云南省话剧院出品,著名编剧王宝社担任编剧,省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常浩与王宝社共同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李红梅领衔主演。

深入生活,扎根创作,主创团队曾多次赴华坪县采风,和张桂梅老师共同生活、工作,用心观察与记录,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着重塑造人物。主创人员反复打磨剧本,浓缩张桂梅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真实而立体反映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话剧主题:真爱没有边界。

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全国皆知,云南如何做好现实主义题材文艺创作,使英模人物可信、可爱、可敬、可学,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讴歌信仰的力量,《桂梅老师》做出了全新的尝试,并收获了国家级、省级奖项。“英模人物的事迹,因真实而更有感染力,我们要做的是以质朴的风格,写实呈现张桂梅老师感人的精神力量。”话剧《桂梅老师》主演李红梅说。该剧主创团队表示,围绕张桂梅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信仰这一主题,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现代戏剧的审美融合为切入点,在张桂梅老师的独特个性表达中融入了文化思考。话剧强化观众的时代带入感,使全剧充满时代色彩、时代气息和时代节奏,让观众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tq/154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