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前言想知道谁是“盐母神”吗?想看耍牛、舞龙舞狮吗?想看打渔、砍柴、三弦情歌对唱吗?想体验农耕生活吗?那么,这个周末,你一定要去剑川弥井。弥井因产盐而著名,关于弥沙盐业的缔造者“盐神母”的传说在村里流传不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弥井村民都要到村西山顶的百花潭迎接“盐母神”,并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弥井村人也把“渔樵耕读”的“达额勾”文化习俗一直传承延续至今。“达额勾”习俗由来:“达额勾”为白族语,意为舞牛,是盐业兴盛时期弥井村祭拜“盐神母”的活动内容之一。相传弥沙先民原来居住在象鼻山顶百花箐、赕迤顶一带,最初的弥沙井旁边没有人烟,一个牧牛女尾随偷偷跑到盐泉边舔盐水的牛发现了盐并葬身百花潭,弥沙盐井便被发现了,从此弥沙人开始了打井煮盐的生活。村人们为了感谢他们发现了盐,从根本上改变着村庄的习惯和命运,每年农历四月八都要到村西山顶的百花潭迎接“盐神母”,并举行有舞牛、耍龙、耍狮、打渔、砍柴及三弦情歌对唱、戏曲等丰富多彩的渔樵耕读民俗文化活动,纪念牧牛女,感恩美好生活。茶马古道上的山间庙会一一迎盐神这一天,青年男女化了装、抬着花轿、吹着唢呐,兴致勃勃地爬上三公里左右的百花潭(今名干海子)。传说百花潭原来是一个很大的高山湖,因龙女“功成归潭”变成盐神后,突然干涸,变成一片广袤的沼泽地。一到春天,方圆数十里的草甸,水草丰盛,开满各色鲜花,同周围山上的各种杜鹃花相互辉映,盛开的、含苞的争奇斗艳,成了花的世界,迎神的善男信女涉进一个个小水塘里,四下乱摸,只要有人抓到一只青蛙或水蛇,就算“请”到盐神了。大伙簇拥过来,恭恭敬敬地把“盐神”请进插满鲜花的轿子里,各自戴着鲜花,抬起神轿,哼着调子,吹着唢呐下山。回到昭应寺,还要进行耍龙,耍狮,耍牛的“下里巴人”式的文艺节目。然后,抬着“盐神”送到盐神庙里。再把青蛙或水蛇供在盐神像前,这就算迎到盐神了。

今年的迎盐神与往常不同,村民把新塑的盐神菩萨像从本主庙抬到修复后的盐神祠里,把祠里封闭半个多世纪的古井打开,接着耍狮、耍龙、耍牛的队伍绕村一周后回到昭应寺献驾。

历史史志记载:“弥沙”为唐南诏时“傍弥潜井”、“沙追井”两地名之合称。剑川自唐代开展制盐业以来,弥沙就设盐井,称傍弥潜井。弥沙井是当时滇西四大盐井(弥沙井、乔后井、诺邓井、啦鸡井)之一。弥井古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的弥井村曾是“盐马古道”上滇西北地区的盐业生产重镇,曾经盛极一时。弥井古村因盐而著名,是盐马古道的重要发源地。几百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的马帮汇集于此,不仅促进了弥井的盐业发展,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因此,曾经的弥井不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寺庙道观林立,文庙书院甚多。佛、道、儒和地方民族宗教并存,古建筑也是多种风格,这些遗留下来的文明都是弥井村宝贵的财富。年,弥井村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小编提示:今年的农历四月初八(5月14日至15日),刚好是周末哦!赶紧邀约着朋友到剑川弥井去体验四月八的盛况和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吧!路线如下:大丽路甸南路口下——剑兰二级路——马登——弥沙(下登)——弥井。(甸南到弥井大概要80公里)还等什么呢?走起!图文由中共剑川县委宣传部提供小编:熊晓婕就是爱大理推广合作请联系??大理州人民广播电台广告部联系—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费用
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tq/11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