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剑川县金华镇桑岭村坐落于剑湖东北岸的桂榜山下,离县城5公里,清澈见底的格梅江经村而流入剑湖,“剑阳八景”之一的“桑岭古木”现今犹存,是一个山清水秀古树丛生的村子;是剑川县典型的民族杂居,有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全村户,由白族、回族和汉族三个世居民族组成。

民族团结和谐相处

  从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面上,走进桑岭村,不到两百米、大路西北侧是白族的本主庙,东南侧是回族的清真寺,相隔不足10米。木主庙里的洞经声可飘进清真寺内;清真寺里的诵经、赞圣声也传入本主庙中,成为白、回族民居建筑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奇景。在相隔的这条村中主大道上,逢年过节,回族到清真寺礼拜诵经或白、汉族到本主庙中敬香、“做会”、三族人都能相逢相敬,笑迎礼让,还可赠送节日的宴品。几百年的共同生活,全村白、回、汉族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仅限于交“契友”的亲情往来。解放后,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律的认同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人们开始异族通婚,至今已有60多对异族通婚。“亲家”的关系多了,必然出现如何办红、白事的新问题,近些年来,白族办喜事,有的干脆宰牛,请回族亲朋做清真宴。民族间互相尊重信仰,遵守禁忌,遇到喜庆都要相互道喜祝贺。桑岭回族有一个历史上遗存下的独特村规,即凡回族家庭办婚事,不论男、女、贫、富,婚前第二天晚上,主婚家要在自家举办“茶话会”,先指派专人逐户请来喝茶,客方家长则要做到有请必到,现在异族亲家知道这一规矩,则与异族的亲朋都不请自到,全村的回族家庭的家长都能全到。当晚,茶话会热闹非常,院内生数盆炭火,小孩敬清茶,送葵花、绿豆、瓜子等。茶话会,由清真寺管委会主任主持,婚事家中长者致谢词,道明办喜事情况,并请求众教亲,根据以前办喜事的实况,提一些修改意见和办好喜事的建议,大家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对事不对人,目的是怎样把婚事办好。茶话会既热闹又欢心,对不足和需改进废除的也可大胆提出,最终对所提出的问题和需改变的条款由茶话会经充分发言协商,论证达到一致后,就成了村规。茶话会所议的,都在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之内,又在伊斯兰教的教律教规之内,既民主又文明,大家都能接受和可遵守。

  年剑川县伊斯兰教协会向全县穆斯林提出《关于倡导遵经革俗树新风除陋习文明节俭办事》的倡议书后,全村回民都能积极按照倡议书办红、白二事,做到既文明,又节俭。村党总支、村委会、老龄协会于年4月2日向全村提出倡议,并把倡议书印成书送到各农户,提出:实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移风易俗,开展精神文明,爱护公共卫生,保障人民健康;美化村容村貌,建立和谐家庭;做好遵老爱幼,发扬传统美德,维护桑岭发展。此后,全村村民都能遵照倡议书办理红白二事,形成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卫生美村容,民族团结情意深,共奔小康你我他的好风尚。今年桑岭村被列为州级“三清洁”示范村。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数百年来,桑岭回族与白族、汉族共生共存,相互促进,荣辱与共,水乳交融,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民和其它民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回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于开拓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如回族的马元夫和白族的李永珠等,他们致富不忘回报家乡和村中的老小。模范村民州政协委员、县伊协常务理事、桑岭清管会名誉主任马元夫从年起连续八年给全村承办敬老节的全部生活费用。年还给村中的位老人每人送一床价值98元的毛毯一床。近四年来,把敬老节的午餐设在清真寺,请全村老人就清真宴后,再送给每人3—5元的水果一袋,还为村中6-7位90岁以上的老人送每人元的慰问金。

  年桑岭清真寺,再次重建朝真大殿,村中白族民营企业家李永珠捐款元,大殿峻工时,他又送来“团结和谐”的木雕牌匾一大块。年8月19日,桑岭清真寺教长马绍高亲自带领参加礼拜的数十名教亲,手捧喜庆的木雕牌匾,代表全村回民前来白族民营企业家李永珠家,祝贺其小孩考取武汉大学。李永珠家专门制备了清真宴招待了回族贵宾,并对村中60岁以上没有来祝贺的回族老人派专人送给清真餐。他待客中不敬烟酒,和回族家庭办宴席一样,回族宾客吃完送完后,再宴请村中白、汉族的全体老人就清真宴,同样不待烟酒,只待清真餐和茶水。

“议事”制度保平安

  桑岭村有一个独特的制度,即村民“议事”制度。代代相传的回、白两族“议事”制度保平安,凡是涉及两族的事,无论是个人之间,家庭之间,还是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分歧,纠纷或矛盾的事情都要“议事”解决。参加“议事”的由两族(解放后为三族)公认的年高德昭,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人品、年龄、威望都受族人、村人敬重。两族私人之间的大事、小事,个人无权“私了”,皆由“议事”处理。涉及村子的安全,村民的生命财产,民族团结,和谐相处的大事,“议事”会及时商议做出决定,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

  桑岭村各民族能相互尊重信仰,宗教和睦,团结和谐;守望相助,危难相救;尊师重教,尊重人才;护树养花,保住绿水清山成乡风,一九八八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奖”,是剑川县第一批命名和大理州委第二批命名的精神文明村,桑岭清真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州民委和县委、政府表彰为“平安寺院”;年被县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桑岭清真寺也被列为民族团结示范寺。

  桑岭村回、白、汉亲如一家,退休教师马正清先生有感而发,写下一幅对联:“世间松竹梅岁寒三友,桑岭回白汉温暖一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jd/99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