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省、州、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专业协会的助推下,在广大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进展,木雕产业+其它业态的新格局逐步形成,成为引领剑川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看到剑川木雕产业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客观存在的问题。现在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共同磋商,旨在引起相关职能机构的重视,以新的举措推进剑川木雕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现状分析

剑川木雕产业的现状是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透过现状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剑川木雕客观存在“五多”的同时,也看到客观存在的“五少”。我们只有客观地认识“五多”和“五少”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剑川木雕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

(一)“五多”是剑川木雕现有的固有特征。

认真阅读了剑川县提供的相关材料,加上长期以来对剑川木雕的了解与认识,斗胆提出“五多”的观点与各位专家商榷:

一是从业人员多。据剑川县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剑川木雕产业的从业人员约2.18万余人。这个数据,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产业集群中,除了瑞丽的玉雕以外,剑川当然排第二多。在庞大从业大军中,有长期从事木雕工艺的专业人员,有异地前来投资的老板,但更多是半工半农的本土农村群众。近些年来,全国的经济虽呈下行趋势,但剑川木雕的从业队伍仍然保持原有数量,如此良好的就业局面,目前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亦为数不多。

二是低学历的从业人员多。木雕虽然属于师父带徒弟的“口手相传”技术活,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不断解放,人民物质生活改善,人们审美视角提升,传承了千百年的剑川木雕,如何有机地与现代科技、现代造型、现代工艺、现代审美等对话,并通过对话生产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木雕工艺精品,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科技手段与之匹配,才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但恰好相反,在高科技迅速发展,需要文化知识、科技手段与之匹配的常态下,剑川木雕行业队伍中,暴露出的是高科技与低学历的不等式(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剑川木雕拥有2.18余万人,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不到20人,高中、职高、技校学历的不到人,其余均为初中及其以下的)。学历虽然不能代表水平,但至少可以代表受过何种教育。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主席就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剑川木雕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从业人员是否能推动剑川木雕行业的继承与创新,升级与发展,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三是木雕作品(产品)雷同的多。按常理说,一个具有2.18余万从业人员的木雕传承区域,所生产(创作)出来的产品(作品)理应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而实际上,目前剑川木雕生产(创作)上市的产品(作品)主要为三个板块:古典家具、格子门、古典建筑等,且上述三个板块亦较为单一,造型风格十分雷同,除了雕琢水平略显差异外,很难找到彰显各自企业(作坊)的个性特征。产品(作品)雷同多,给消费者选择的机会自然少,结果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市场占有份额。

四是半农半工的从业人员多。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剑川已经持续了多年。这种经营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群众在家接活,在方便了自己的同时又方便委托加工方;(2)在家接活加工,可以减少经营成本,增强作品市场竞争力;(3)农工兼顾,盘田种地、加工创收两不误。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其优越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公司+农户的负面弊端:(1)来料加工,一切必须按照委托方的意愿实施,生产者不能越位,久而久之,生产者成为活机器,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的作品(产品)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作品是不受市场接受的;(2)来料加工获得较小利益便可满足,滋生了小富既安、小富既满的“小农”思想,导致了他们不愿思考如何发展自我,壮大产业;(3)长期闭门造车,不知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故难以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

五是家具和建筑雕饰多。在剑川县提供的资料中,分明看到了将旅游资源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表述。这就需要企业或作坊必须围绕旅游做文章,开发上市具有地域文化、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的旅游纪念品。而实际上,现在剑川木雕除了前面提到的格子门、古典家具、古建筑三大板块外,也就是除了家具和建筑雕饰多以外,很少看到具有旅游纪念品特征的东西满足旅游市场,偶有少量,多是从异地批发过来的,毫无地域文化特征。

(二)“五少”是剑川木雕客观存在的问题。

在客观剖析剑川木雕存在“五多”的同时,我们还明显看到客观存在的“五少”现象。这“五少”现象或多或少制约了剑川木雕的发展,有待深思。

一是名人名品名店少。在剑川县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剑川木雕现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人,品牌商标34个。但客观评估,这个数据与沿海相比较,差异仍然很大,数量显得太少,甚至与省内一制陶县相比较也有一定的差距。纵观剑川木雕,类似“泥人张”的名人凤毛麟角,类似“周大福”和“谭木匠”的名品、“老凤祥”的名店几乎为零。

二是市场占有份额少。按照沿海地区工艺美术行业的人均产值参数,拥有2.18余万从业人员的剑川木雕行业,每年的产值应该在10个亿以上。而目前剑川木雕年产值仅为2.83个亿,人均产值不到元,与省内一制陶县相比较,相差近元。木雕与制陶相比较,制陶材料和生产成本较低,人均年产值都能达到元以上,为何剑川木雕仅为元左右呢?这组数据除折射出剑川木雕市场份额较少的同时,直接暴露了剑川木雕作品(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偏低的本质问题。市场附加值的关键在于大师效应和名人经济效应,剑川木雕的大师效应和名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规模企业少。据剑川县提供的资料显示,剑川木雕行业拥有38家私营企业,有多家个体经营户,但员工人数超过人、年实现产值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1户;员工人数在人左右、年实现产值万以下、万元以上的仅4户;其余均为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年实现产值50万以下企业。船小难破冰,这也是制约剑川木雕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是走出家门的少。在剑川木雕从业人员中“家乡宝”甚多。远的暂且不论,从年以来10年,剑川木雕从业人员走出剑川参加昆明,尤其是省外各种经贸活动、评奖评优活动的人员屈指可数:率先参加展会的有段国梁及部分徒弟,接着有张金星,近年又增加了曾岳辉,年5月,又增加了2户。38户企业加余个体经营户,10年来,敢于走出家门的仅为几个老面孔,与一制陶县相比,完全可以用天壤之别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现象是令人费解的,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五是高学历从业人员少。关于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涉及到。现在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的意义尤为重要。木雕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支撑才能健康有序发展。而实际上,剑川木雕从业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员都是未接受过中高等理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本土群众,从设计创意、产品研发、文化融合、科技应用、市场推广、评优评奖、品牌打造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木雕产业发展。

      二、关于深度思考

在剑川木雕+其它业态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剑川木雕行业要站在时代需要的高度,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指导思想;以传承保护文化资源为工作基础;以创新创意跨行融合为发展动力;以建设相当产业规模为工作重点;以包装打造更多“名人、名牌、名店”,提升市场附加值为重要手段;以提升剑川木雕整体实力为最终目标,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打造剑川木雕产业的有效形式。剑川县相关职能机构要分别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办法,运用自行办班和与学院结合培训的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好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剑川木雕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手段、现代领先元素等实现有机结合。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将书本知识、技能进行有效转换。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是针对少数人,要达到90%以上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组织市场推广。

做好市场推广是发展剑川木雕产业的有效保证。剑川相关职能机构要学习借鉴省内外推广市场的成功经验,或自行开展、或借助地方民族节日,积极组织精品推介会、业务洽谈会、新闻媒体采风、书画家作家采风、专家学者论坛、剑川木雕知识竞赛、出版专刊等有效活动,将剑川木雕推向全省、全国。组织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宣传与提升,这个问题可以认真思考。

(三)组织评优评奖。

评优评奖是提升剑川木雕产业规模、增加产品市场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名人是引领市场的旗帜,名品是打造市场的基石,名店是提升品牌的保证。剑川县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要重新思考政府资金投放方向,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评优评奖之上,鼓励和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省内外评优评奖活动和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活动。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方面,还有旅游纪念品研发,从业人员学历教育等都需要抓好落实好!

人物简介

张化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云南省文化产业界联合会副会长,云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云南卷》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诗书画协会云南分会副会长,云南长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管理专家,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已经出版作品有个人作品集《人和之歌》,长篇小说《哭笑云烟》《血殇》《泪殇》《楼殇》,文化产业专著《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云南斑铜》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复方氨肽口服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7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