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语:剑川硫酸厂事件在项目审批、建设前,都没有详细的公开信息,也缺乏公众的参与,因此引发政府危机。

一、环境传播及两个事例

环境危机传播是危机传播和环境传播相结合的研究领域。作为应用传播学分支的环境传播,其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他认为环境传播旨在改变社会传播结构与话语系统的任何一种有关环境议题表达的传播实践与方式。[1]昆明PX事件是年1月,中石油云南万吨炼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核准,确定项目选址昆明安宁市。因为没有征得市民的意见,市民担心项目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剑川硫酸厂事件发生在年,同样是因为化工厂没有事先征得公众同意而引发的舆论事件,但是并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

(关切硫酸项目的部分环保人士)

二、两起环境危机事件中政府的表现及对比分析

(一)两地信息公开表现

公开环境危机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涉及环境问题的项目在审批的过程中,几乎不公开项目信息,对项目进行简单评估或者不评估就直接上马。政府习惯性地把公众排除在决策程序外,不听取公众的意见。当项目投产后以通告的方式告知公众,极易引发公众恐慌,从而引发危机事件。昆明PX事件和剑川硫酸厂事件在项目审批、建设前,都没有详细的公开信息,也缺乏公众的参与,因此引发政府危机。

(大理州剑川县县长王远来源于网络)

根据里杰斯特危机传播管理的3T原则之——Tellitall,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首先应该进行信息公开,将不涉及机密的信息公开给公众,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昆明PX事件和剑川硫酸厂事件危机爆发后,两地政府都没有公开项目的具体信息。在昆明PX事件中,昆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只是针对公众的质疑做出回应,而对炼油项目的其他具体信息未进行披露,因此公众对整个项目的审批、建设、影响等其他信息都处于未知晓状态。这种未知晓的状态不仅没有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对公众的恐慌状态没有任何消解作用,反而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引发公众不满情绪。因此,昆明PX事件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而有所消退,事件仍在发酵,直至5月6日爆发群体性事件。而在剑川硫酸厂事件中,针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政府也仅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多字的长微博进行回复。在微博回复中,内容显示的仅仅是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对硫酸厂环评信息的披露,同样对硫酸厂其他详细信息并没有公开,继而导致公众不满,事件继续发酵。

(停工状态的大理剑川硫酸项目年4月)

(二)两地政府回应方式

环境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政府的回应方式是影响危机事件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公众形成舆论压力或进行群体行动向政府施压,目的是引起政府重视。而政府的回应就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举措,政府回应的情况及效果,直接关系危机事件的发展。根据国内学者翁士洪的研究显示,国内政府回应的模式主要是被动回应模式,即民意先发,政府被动回应。[2]昆明PX事件和剑川硫酸厂事件仍表现的是这一政府回应模式。新闻发布会制度和政府通告是政府的主要回应舆论的方式。危机事件爆发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能掌握事件的主动权,不仅能公布相关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而且能抑制流言的传播,以正视听。在昆明PX事件中,政府除了通过传统的公告发布相关信息之外,还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3月29日短小的新闻发布会因公开的信息有限而遭致公众的不满,从而导致事件的继续发展。昆明爆发群体性事件后,昆明市政府在5月10日召开了长达2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政府表示将尊重民意决定项目是否上马。大多数公众对政府的诚意表示赞赏,危机事态也因此而得到控制。相比之下,剑川硫酸厂事件起源于网络,因网络舆论的发酵而引发各种公益环保人士和网民的







































鐧界櫆椋庢槸鎬庢牱寮曡捣鐨?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鐤楁晥濂藉尰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3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