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立夏节是澄江县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数万名游客汇集在一起,共同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为进一步丰富澄江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发展澄江优秀文化遗产,提升传统立夏节的品质,展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和独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生命摇篮·山水澄江”知名度。

经澄江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举办年第二十八届立夏节暨第三届澄江傩戏文化节。

节日时间

年5月9日至5月11日

一年一度的立夏节旨在传承弘扬文化遗产,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年澄江县第七届立夏节金云龙/图

打造澄江县旅游文化名片,带动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金云龙/图

然而,今年的立夏节与往年相比,亮点突出,具体有哪些?

请继续往下看

?

节日亮点

亮点1第28届立夏节开幕式地点:澄江县凤山公园

开幕式上将举行耍龙、舞狮、跑驴(俗称颠毛驴)等民间民俗、歌舞等表演将精彩亮相。

时间:5月9日13:00

亮点2第3届澄江傩戏文化节地点:澄江县体育馆

刘贵能/图

第三届澄江傩戏文化节将澄江傩戏和太平花灯经过传承、加工、整理,创作了《千古关索情》专题剧目

将关索戏和太平花灯以较为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搬上舞台,让来宾和观众通过不一样的观赏分为和感官震撼,充分感受澄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刘贵能/图

借助传统文化增强澄江吸引力,助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千古关索情》专题文艺展演,既有原汁原味的关索戏演唱,又有清新别致的小戏表演;既有欢腾热烈的太平花灯歌舞,又有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再现。

以浪漫的手法和写意的格调,将原生态文化与当代审美时尚相结合,追求原生态文化与当代审美观念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民间性、传统性与观赏娱乐性的统一和提升。

演出时间

内容

地点

备注

5月9日19:00-19:30

第三届澄江傩戏文化节开幕式

澄江县体育馆

5月9日-11日,19:30-21:00

《千古关索情》专场文艺演出

澄江县体育馆

凭票观看

亮点3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展地点:澄江县凤山公园

为充分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人文蕴涵和绚丽多姿的独特魅力,促进传统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立夏节期间将举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展出。

参展项目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以乌铜(一种在优质铜中按配方掺入金银等其他贵金属后形成的合金)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金)熔化后走入花纹图案的刻痕中,利用高温和化学处理使银(或金)与铜融为一体,再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技术处理后,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

乌铜走银

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花瓶、香炉、酒器、茶器、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呈现出古色古香、典雅别致的韵味。因一般多以走银为主,故此技艺被称为“乌铜走银”。

面塑

传统技艺类(省级)

面塑

面塑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面塑关羽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

面塑

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昆中药传统中药文化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昆中药肇启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年),正式开工于清道光六年(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昆中药是我国五大中药老号之一,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无敌治骨疗伤法

传统技艺类(省级)

无敌治骨疗伤法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已有多年传承历史,是将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治法和云南民族民间疗法相结合,独创“一门四杰”(外用无敌止痛搽剂、外用无敌膏,内服无敌药酒、无敌丹胶囊等四种药品)。

内外兼治的无敌治骨系列药品和无敌治骨疗伤法,主要治疗风湿,跌打损伤,骨、腰肌劳损等疾病,该疗伤法彰显了云南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使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风筝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

风筝出现于中国东周、西周春秋时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经过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

年,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省级)

江川青铜制品承载着悠久的古滇文化,从清代以来一直未间断过的青铜器手艺,在民间始终以纯手工打制为主。

用铜炊具烹制出的菜肴香甜可口,铜锅煮鱼,洋芋焖饭,这些无论在江川还是在云南都能占据一席之地的铜锅美食早已蜚声海外。

灿烂辉煌的江川手工制铜,代表了整个古滇国文化的精髓。

关索戏面具

传统技艺类(市级)

关索戏叶利民/图

关索戏是澄江仅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古老的傩戏,,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

关索戏面具

专演三国故事,流传至今生、旦、净三类面具共二十具。

大渔笼编制工艺

传统技艺类

抚仙湖渔笼

车水捕鱼作为抚仙湖渔民的一种古老而深远的捕鱼方式,其中使用的渔笼也成为是抚仙湖的重要标志。

编制渔笼

草锅盖编制工艺

传统技艺

云南十八怪

草帽当锅盖

澄江农村每家每户都使用草锅盖,因为用铁锅盖蒸出来的饭水蒸汽非常大,容易变馊。

使用草锅盖,透气保温,夏日炎炎饭菜也不会坏,环保、卫生,而且还具有传统美感。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工艺品。

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安陶并驾齐名。

彝族刺绣

传统技艺类(省级)

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彝族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族扎染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

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

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剑川木雕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用以装饰门窗、家具等。

剑川木雕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产品选用优质的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闻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使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滇红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

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

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藏族黑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国家级)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

由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都吉古村土陶山特有的红土与白土混合制作而成。

藏族黑陶嵌瓷片酥油茶壶

经过备料、塑形、雕花、阴干、烧制等工序,形成陶器通体漆黑,光洁细腻的独特陶艺制品。藏族黑陶制品是藏族群众喜欢的生活用品。

木碗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类(省级)

木碗是精致的工艺品,又是良好的实用品。

无毒、无臭、无味、不易打破,具有防火、耐高温等的实用漆器优点,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

官渡饵块

传统饮食类(市级)

云南十八怪

粑粑叫饵块

饵块为云南特有,是云南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云南人过春节必吃的食物之一

由于味美、易食等特点名扬四方,并逐步演变成为不分季节的美食。

而有四百余年历史的昆明官渡饵块,因其手工舂制、口感细腻而闻名,曾一度带动地方的产业发展。

糖画

传统饮食类(市级)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宣威火腿

传统饮食类(国家级)

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

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

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

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通海豆末糖

传统饮食(市级)

豆末糖是云南通海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以“香、甜、酥、脆,入口无渣”著称。

选用优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饴糖等精工制成。

豆末糖,层薄如纸,色白如乳,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松酥、香脆,十分爽口。

易门豆豉

传统饮食类(县级)

易门豆豉是云南易门特产,以色、香、味俱佳名扬全省。

易门豆豉分青豆豆豉和干豆豆豉两大类,特别以青豆水豆豉最受欢迎。

辣酱鲜红,豉仁嫩绿,红绿相间,望之即令人食欲大增。入口后,清香甜嫩,使人回味不已。用它作配料烹调鱼肉,更是别有风味。

昭通酱

传统饮食类(省级)

昭通酱为云南昭通一带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产,堪称云南省的“酱类之冠”。

色泽棕红,鲜艳油润,酱香浓郁,酯香宜人,味鲜醇厚,麻辣咸香,入口回甜。

水酥饼

传统饮食类(市级)

水酥饼作为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制作的特色糕点,工艺制作细腻,别具一格,程序繁多,有着极强的研究保存价值,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禄丰帛醋

传统饮食类(省级)

在明朝天启年间,禄丰就能生产"帛醋",

质量具佳,携带方便,曾进入宫庭,列为膳食佳品,清康熙年间被《云南府志》列为名特优产品,久负盛名。

青稞酒

传统饮食类(省级)

青稞酒魂承传年,至今兴盛不衰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在强手如林的酒类行业中独树一帜,在西部民族地区享有盛誉。

葫芦丝演奏

展演类

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怒族民歌

展演类

怒族是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伊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

怒族民歌的特点是运用隐喻手法,句式简练,语言质朴,与劳动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

剑川白曲

展演类

剑川是白曲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白曲之乡”。

白曲可独唱或对唱,唱时用龙头三弦伴奏,歌词多为即兴创作。男性唱时热烈奔放,开朗明快;女性唱时则委婉缠绵,较为柔和。

《五朵金花》剧照

白曲旋律优美,表现力丰富,唱响中国大江南北的电影《五朵金花》中的主题曲《大理三月好风光》就是根据剑川白曲改编而成。

白曲内容十分非常丰富,有山歌、情歌、劳动歌、仪式歌等,常在山间、湖畔、田边、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演唱。

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音乐

展出时间:5月9日-11日每天10:00-17:00

展出地点:澄江县凤山公园

亮点4云南名家书画展览地点:澄江县凤山公园

云南名家书画展览:5月9日—11日每天10:00—17:00在凤山公园。

亮点5群众文化活动和科普宣传地点:澄江凤山公园

时间:5月9日—11日每天10:00—17:00

亮点6商贸交流地点:梨花路与澄波路延长线交界处

时间:5月9日—11日

亮点7旅游推介与招商活动

很多朋友说,立夏节没有小时候好玩了,其实不然。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存有一份记忆、一种情怀,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的对传统节日的感觉变了。

马琼华/图

笔者认为,每一届的立夏节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只要你有心,在本届立夏节中,你不仅可以了解澄江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了解到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你说不是吗?

5月9日-11日

我在节日现场等你

不见不散

内容转载自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最好的十佳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2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