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隶属白族木雕,是木雕家族中最大的一支。 自然赋予木原始与质朴,手艺人用奇妙的双手,一木雕出花鸟树石,寓以吉祥美满的愿望。浮雕、镂雕,一支刻刀玩出百种花样,自然中透着精细,现实与浪漫的融合,展现着生活的风趣。 剑川木雕传承人姚忠城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桃源村,从小便与木雕结缘。年他开始正式学习木雕,主传剑川木雕,以浮雕、深雕、透雕等技法雕刻花鸟艺术类的题材。年他雕刻的作品入选剑川第四届白族文化节、石宝山歌会节民族工艺品展。年参加云南名匠木雕专业大师滇西片区评选活动,他又在大赛中荣获铜奖。 (图)独立设计师何然X剑川木雕传承人姚忠城跨界作品《前世今生》扇形木雕包 尽管年纪轻轻,姚忠城就已经成绩斐然,但是他并不因此心浮气躁,不为外事所扰,一如既往潜心做木雕。对他而言,每天与师傅一起雕刻,便是最开心的时光。 在受邀来上海大学木雕技艺研修班时,姚忠城忧心忡忡,朴实憨厚的他害怕自己与同伴会走丢,多年来他专注于木雕,从未走出云南,对外界事物并不熟悉,尤其是将要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内心不免惶恐。 (图)姚忠城在PACC进行创作 在姚忠城年轻的人生中,木雕从未缺席,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剑川木雕艺人,为木雕艺术倾洒一腔热血。在问及姚忠城的雕刻兴趣从何而来时,他说道,在小的时候,刚刚会走路说话,就看到父亲雕了一只鸟,他问父亲为什么鸟飞不起来,然后年纪尚小的他就下定决心,以后要雕一只会飞的鸟。 (图)姚忠城木雕作品 到了读书的时候,每天看父亲雕刻,耳濡目染,他在放学回家后也学着父亲,雕一些传统的简单图案,兴趣逐渐就培养起来了。初中还没有毕业,姚忠城就开始专心钻研木雕,从传统的花鸟到现在的时尚图案他都一一学习掌握,据他所说,他最喜欢的图案是荷花。 前几年,姚忠城还养了一只鸽子,每次雕刻的时候他都会把鸽子放在自己的面前,看着鸽子的动作来雕,这只鸽子就像他的缪斯,每次看着它就能获得雕刻的灵感,这样的创作方式很是别具一格。 (图)姚忠城完成研修班布置作业 一刀一刃,刻出自由人生 在剑川的木雕协会中,姚忠城是年纪比较小的,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世界变化的越来越快,但他没有为外物所动,对于木雕的执着,只是源于心中的一份热爱。 对于一个优秀的木雕艺人而言,美术功底也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姚忠城专门学习了国画和白描,勤奋刻苦的他会在白天练习雕刻,晚上练习绘画。学习之路求急不得,姚忠城在未知中探索、找寻自己的一套理论,在不断的学习中,他悟出了雕刻的道理,雕刻出来的东西不再生硬呆板,灵性也渐渐显露。 没有人喜欢被约束,向往自由与快乐是人的天性。做木雕这么多年来,姚忠城真正喜欢木雕的地方,在于自由无约束。如果别人指明要他刻某个东西,他就会刻的不理想,他说这样限制了他的创作思维,但在闲暇之时随手刻两刀都会很精妙,他还可以花上一整天待在山头,找寻可以雕刻的对象。 中西交融,分享即收获 在上海大学与众多的木雕手艺师傅学习的期间,最不能忘记的便是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的日子。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在于美的世界永垂不朽,姚忠城与留法独立设计师何然的交流之处是——怎样把木雕的花纹与皮具相结合。这就迎合了此次活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的目的。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PACC活动中心的学习,传承人们朝去暮归,收获满满,国内外专业的老师,团结向上的团队,还有共同爱好的伙伴们,这些都使得大家获益匪浅。 世代传承,心悟与灵气不容忽视 白族木雕记载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源于人们生活的丰厚底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未来的向往与期盼。剑川的诸多木雕艺人对木雕也都拥有着巨大的热情,如同姚忠城和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在木雕传承的路上继续前行,一直走下去。所幸随着审美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剑川木雕也有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在文物修复和大型展览上,都能看到木雕,人们也得以欣赏到这一有着深厚历史的传统瑰宝。 姚忠城表示,他在上海大学木雕技艺研修班的学习期间,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木雕传承人,在和其他传承人的交流中,他得到了许多新的创作思想,尤其是与国际设计师进行木雕与皮包的跨界创作,更是了解了当下的审美观念,了解了现代人们的生活风格和需求,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感受。 离开前,他依旧不改当初的纯真,坚定的表示,以后还是会潜心钻研,未来他也会广收门徒,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剑川白族木雕的文化。他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会坚守本真,在坚守自己文化的路上繁荣昌盛。 END 来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贾梦霜 赞赏 长按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白癜风什么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