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1266.html
网络配图云南进入青铜时代,大约始于商周时期。据考古发掘认识,以滇西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最早,该遗址经碳素测年为距今年的遗迹,出土遗物多陶、石、骨、角之属,也有十多件铜器及铸造铜器的石范和陶范,显示着当时云南已具有锻打和铸造铜器的技术。网络配图通过对这十多件铜器的金属成分分析表明,除几件为红铜器(纯铜制品),有十件为青铜器,遗址经碳14的年代分析数据为公元前±90年,大约在中原的商代晚期。另一处云南早期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在昆明市西郊的王家墩。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王家墩的位置原本在滇池西岸的水位以下,是年昆明市“围湖造田”时,筑堤排水,排干了部分滇池水之后成为陆地的。年发掘时遗址范围内有一些排列规整的木桩和两处贝丘堆积,除采集到石斧、石锛、石镯、陶片及铜炼渣、铅弹丸等遗物,还发现了两件完整的铜器:铜锛和铜戈,其中铜锛为长条形,单面刃,上部两面有段,类似于新石器时代的有段石锛。器形简单,制作粗糙,通体为实心,有明显的范铸痕迹。铜戈,身薄,锋锐,直援,方内。内上两侧各有一耳与援相连。网络配图云南青铜研究专家张增祺认为“王家墩遗址的时代不晚于公元前10世纪,与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时代大致相当或稍晚”。由此说明云南青铜器的初期起源时代就为商代晚期至西周。网络配图春秋时期,云南青铜文明初显繁荣,楚雄万家坝、曲靖八塔台都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同时出现大型青铜器如鼓、釜诸器。特别是楚雄万家坝出土的五面铜鼓,碳14测年分析楚雄万家坝古墓的年代为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中原的春秋中晚期。网络配图网络配图在型制上,万家坝鼓多为素面,器壁浑厚,器表较粗糙,此类型的铜鼓广泛发现于楚雄、祥云、弥渡、大理等地。铅同位素实验结果表明,这些铜鼓的矿料均产于云南本地。在制作工艺上,这些铜鼓的制作工艺很复杂,需要几道合范精密配合,铜质垫片控制鼓壁厚度,还要有很好的透气性,合金成分也恰当,以利于铸造时铜液流动和铸成后音质优美。由于万家坝铜鼓尚处于青铜文化早期阶段,所以还有错位、沙眼等铸造缺陷。网络配图网络配图另外,楚雄万家坝还出土了一些鎏金铜器。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代在金属器物上镀金的一种方法,始于春秋时期。方法是将碎金子、金片等放入坩埚内高温加热,然后按1∶7的比例加汞,使黄金熔化成液体后,沾上盐或矾,在青铜器表面均匀地一层一层地涂抹,然后把经涂抹的青铜器适当加热,使汞蒸发完毕,黄金此时就会均匀地附着在青铜器表面,成为金灿灿的鎏金铜器。从楚雄万家坝出土的这几件鎏金铜器看,一是金分子在铜器表面分布不均;二是附着力不强,甚至用手触摸即易脱落;三是光泽度差,说明此时鎏金技术尚属原始的阶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161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