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苏的历史名人 妲己,有苏氏诸侯之女,帝辛(即纣王)宠妃。 苏忿生,周武王时司寇,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也是中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从,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 苏代,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其弟分别为苏厉、苏辟、苏鹄、苏秦。 苏厉,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之弟。 苏秦(前7年-前年),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 苏建,西汉将军。 苏嘉,西汉奉车都尉,苏建之长子。 苏武(前年-前60年),苏建之次子,西汉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不屈节,十九年后还。 苏贤,西汉车骑都尉,苏建之幼子。 苏章,字孺文,东汉顺帝年间(年-年)任冀州刺史。 苏则,字文师,魏东平相,后官至都亭侯。 苏峻(卒于28年),字子高,曾任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 苏蕙(生于57年),前秦苻坚时期女诗人,著有闻名之《回文璇玑图》。 苏绰,(年-年),西魏大行台左丞。 苏琼,北齐时任南清河郡太守,北周时为博陵太守,为官正直清廉。 苏威(年-62年),苏绰之子,文帝时任尚书右仆射,炀帝时加任大将军。 苏世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苏定方(年-年),原名苏烈,著名大将军。 苏良嗣(年-年),苏世长之子,唐睿宗时任宰相,武则天时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苏珦(65年-年),武则天时任右台监察御史,唐中宗时为户部尚书,赐爵河内邵公。 苏瑰(69年-年),唐中宗时任宰相,封许国公;为官廉正,负文名,尝监修国史。 苏味道(年-年),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诗多应制之作。 苏勖,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苏威之孙。 苏颋(年-年),唐玄宗时任宰相。 苏晋(67年-74年),苏珦之子,历任吏部侍郎、魏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 苏源明(约年前后在世),天宝进士,官国子司业。 苏鹗,唐光启二年(年)进士,著有《杜阳杂编》,另有《苏氏演义》已散佚,清人辑存二卷。。 苏检,唐昭宗乾宁元年(年)甲寅科状元及第;天复二年(年)官至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苏光海(年-年),北宋左屯卫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 苏易简(年-年),北宋著名书法家。 苏立(年-年),北宋太子中舍。 苏安世(年-年),字梦得,北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 苏绅(年-年),北宋康定年间任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赐金带。 苏洵(年-年),北宋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轼、辙,人称“三苏”。 苏缄(年-年),北宋神宗年间任邕州刺史;苏颂之堂叔。 苏颂(年-年),北宋宰相、天文学家、药学家、科学家;苏绅之长子,宋仁宗庆历癸未登科进士,授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进封赵郡王,赠魏国公太师厥。 苏结(年-年),北宋皇祐二年张唐榜考中,官至御史、中丞,赠宣议大夫。 苏轼(年-年),北宋翰林学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年-年),北宋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舜元(年-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苏易简之孙,宋真宗时任尚书度支员外郎。 苏舜钦(年-年),北宋诗人;苏舜元之弟。 苏过(2年-年),字叔党,苏轼第三子,兵部右承务郎。 苏汉臣(4年-年),北宋画家。 苏刘义(年-年),字任忠,号复汉,南宋咸淳年间任兵部侍郎,抗元就义。 苏十万,原名苏一侯,号刘义,南宋著名抗元义军将领。 苏保衡(年-年),汉人,金世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苏天爵(年-年),国子生出身,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等职。 苏大年(年-年),元末任翰林修编。 苏克明,蒙古族,属孛儿只斤氏,蒙古苏氏始祖,原名和尚,为元顺帝皇叔,封义王。义王和尚于年8月,元朝崩溃前夕,携家眷遁至山东,易名更姓,沿袭至今。 苏福(年-17年),明太祖年间童子科举人,年十四而夭,有神童之称。 苏璟(年-年),永乐进士,正统元年为乾州知州,官至两淮盐运使同知。 苏民(年-年),兵部右侍郎。 苏章(约年前后在世),字文简,浙江参政。 苏佑(约年-年),蒙古族,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苏宣(约年-年),字尔宣,号泗水,篆刻家。 苏明良(2年-年),雍正年间任台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苏四十三(年-年),撒拉族人,反清起义领袖。 苏兆登(年-年),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等职。 苏廷玉(年-年),道光七年任刑部郎中。 苏源生(年-年),藏书家、目录学家;道光十七年拔贡生,道光二十年中副榜。 苏元春(年-年),清末湘军将领。 苏得胜(?~0),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从刘铭传去台湾抗击法军,守台北,战基隆,任记名海疆总兵。后在台湾沪尾(今淡水港)、月眉山抵抗法国侵略军。次年补建宁镇总兵,留防沪尾。卒于军。 苏光铨(年-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人,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天福,一作添福,回族,捻军黑旗总旗主。 姓苏的名人男性苏慎初(年-年),广东合浦人,清末秀才、曾任同盟会高雷地区主盟人、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 苏兆征(年-年),广东香山人,中共早期领导人、工运领袖。 苏体仁(年-年8月20日),山西朔州人,曾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及汪伪政府山西省长。 苏希洵(0年-年),广西武鸣人,中华民国司法院第一届大法官。 苏炳文(2年10月22日-年5月22日),辽宁新民人,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黑龙江省省长、革命烈士。 苏甲荣(5年-年),广西藤县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农民部秘书、武汉大学地理学教授。 苏祖馨(6年-年),广西容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绍文(1年8月9日-1年5月25日),原名苏炎坤,字天行,台湾新竹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 苏文钦(年-1年),湖南醴陵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本善(年11月2日-1年7月5日),湖南湘潭人,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苏静(年12月21日-年2月1日),福建海澄人,解放军中将。 苏振华(年6月2日-年6月7日),湖南平江人,解放军上将。 苏克之(年-年12月1日),河北深县人,解放军少将。 苏铸(年2月16日-年8月20日),即华国锋,山西交城人,第二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 苏士亮:(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苏支前:(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苏国栋:(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 苏恩泽:(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指挥学院教授。 苏礼文:(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陆军后勤学校校长。 华国锋:本名“苏铸”,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苏清泉:医院院长,中国国民党籍不分区立法委员。 苏贞昌:(年7月28日生),台湾屏东县潮州镇人,前行政院院长。 苏南成:前高雄市市长,台南市市长。 苏起: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曾任立法委员。 苏俊宾:前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现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 苏治芬:云林县长 苏焕智:前台南县长 苏盈贵:台北市劳工局局长 苏嘉全:民主进步党秘书长 苏进强:前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 苏绍成:新界西区资深区议员 苏炳文:(公元2~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局仙(年1月1日-年12月0日),上海南汇人,著名书法家、中国最后一个秀才。 苏曼殊(年-年5月4日),广东香山人,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苏郁文(年-年),福建海澄人,清末秀才,曾加入同盟会,后任福州《群报》编辑、《汇声报》编辑。 苏锡昌(1年-年),安徽太平人,前吴淞中国公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苏民生(6年-年),白族,剑川城南门忠义巷人,中国美协会员,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苏文贤(年-1年),广东潮安人,潮乐泰斗、南派古筝大师。 苏中武(年-年月9日),浙江平阳人,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科学研究规划处上海中心植物药组顾问等职。 苏石风(年2月6日-年2月27日),广东潮安人,著名戏曲舞台美术家。 苏天赐(1年-年8月25日),广东阳江人,著名画家,历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苏阿芒(年11月-年9月),原名苏承宗,安徽石台人,国际世界语博物馆馆员,国际世界语协会驻华代表。 苏高礼(.—)山西平定人。擅长油画与教学。。 苏百钧(.8—)广东广州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 苏天赐(1.7—)广东阳江人。擅长油画。 苏朗(.9—)原名严国保,湖北武汉人。擅长版画、漫画、连环画。 苏绍连:台湾诗人 苏凡凌:台湾作曲家 苏步青(1年9月2日-年月17日),浙江平阳人,著名数学家。 苏德隆(年7月9日-5年4月日),江苏南京人,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秉琦(年10月4日-1年6月0日),河北高阳人,著名考古学家。 苏元复(年4月19日-年6月17日),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苏良赫(年2月14日-7年6月27日),直隶丰润人,工艺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 苏昭旭:台湾铁道专家 苏昭铭:台湾知名交通学者. 苏耀祖:前运输署长 苏汰余(年-年),原名苏必润,四川巴县人,著名纺织业巨子。 苏霑霈:商人 苏建忠:蓝点科技董事长 苏泽光:电讯盈科前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苏桦伟:香港伤健运动员,目前是男子米及米伤残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 苏逸洪:中华电视公司主播 苏凌峰:多伦多多元文化电视台主播兼编辑 苏敬恒:香港无线新闻港闻组、中国组高级记者 苏永康:香港歌手 苏志威:香港歌手,音乐组合草蜢成员 苏有朋:台湾歌手与演员 苏文茂:相声演员? 苏强文:香港配音演员 姓苏的名人女性苏璞(年8月1日-年9月22日),即著名歌后周旋,江苏常熟人,有金嗓子之称。 苏素:歌手(9.5—)出生于福建厦门,拥有四分之一泰国血统。从游泳健将到模特、主持人、歌手,多次荣登各大杂志封面,并被广告商看中,代言飞利浦手机、德芙巧克力等众多产品。代表作品与安琥合唱《幸福城堡》备受 姜之干者,干燥后发散力减弱,而温里之共增强,故偏治里寒,其性能走能守,温肺散寒而化痰饮。每常用于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干姜首入脾胃,以其辛热能逐脾胃寒邪,助脾胃之阳气。常用治脾胃寒症,症见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但凡脾胃寒症,无论是外寒内侵还是阳气不足均可适用。 生姜可以泡汤喝。无事之时,可以洗净几块生姜,切成薄片,放入锅里,文火焖汤,既祛寒,有滋养身体。 生姜的妙用(2) 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人们每天都应该吃姜。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 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 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还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还有“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生姜之妙用()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活中的姜除用作调味剂、小食品外,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显示出它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生发防脱发 用生姜浓缩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头发,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头部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 含生姜成分的洗发水,有清洁头皮、祛除头屑、防治脱发等功效。特别在冬天,用来洗头并配合头皮按摩,感觉轻松暖和。而用生姜或干姜煮水泡脚,全身气血通畅,温暖舒畅。 美容防衰老 生姜含一种类似水杨酸的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抗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因此,生姜可防衰老。 明朝《奇效良方》中载药方说:“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八两茴香一处捣,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省似宝,每天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姜辣素有很强对抗脂褐素的作用,生姜切片或切丝,在沸水中浸泡10分钟后,加蜂蜜调匀,每天一杯,可明显减少老年斑。也可以将生姜切碎拌少量的盐长期食用,袪斑效果也不错。 生姜辣素对心脏、心血管有刺激作用,可以加速血液流动,促使排汗,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具有排毒、养颜、减肥的作用。以香醋浸姜制成的保健醋,酸中带姜香,饭前用能开胃,助消化,软化血管,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生姜的妙用(4) 生姜治牙痛:当发生牙痛时,可取生姜一片,咬在牙痛处,即能缓解。如有必要,重复使用更好。 生姜防冻疮:对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若用生姜汁反复涂擦,能增加抗寒能力,从而避免产生冻疮。 生姜治关节疼痛:口服适量生姜,或用生姜汁擦患处,均能使关节活动改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与僵硬症状减少。 生姜治伤风感冒:可把生姜切丝,加入红糖煎汤,趁热服用之后,盖上被子发汗,能很快痊愈。 生姜治外伤出血:将生姜烧焦研末,对伤口消毒以后,撒于患处,可迅速止血,并能减少疼痛。 生姜的妙用(5) 性味辛温。主归肺胃脾经。有解半夏天南星,鱼蟹禽兽肉及蛇毒的功效。主治:(1)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生乌头、闹羊花、木薯:野芋头、百部、毒覃中毒者,用生姜急救,均可获愈。用法:轻者见舌麻,恶心,呕吐,急嚼食生姜,或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约近半汤匙),以后每隔4小时再服1次,至症状消失;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可用生姜15克、水2碗煎至半碗,分3次鼻饲服,隔1小时1次,以后每3小时灌入生姜汁1汤匙,醒后再服1天。(2)食鱼蟹、禽兽等肉类中毒者,中毒原因多是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多为沙门氐菌)及其毒素,或食物过敏所致。生姜汁可解,或生姜、紫苏,各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效果更满意。若煮食肉类时,加入适量生姜,不仅有预防中毒,还有调味除腥的作用。(3)治蛇伤虫伤。蝮蛇咬伤,姜末外敷;百虫入耳,姜汁滴之。 本品除解毒作用外,还有解表散寒,止呕祛痰的功效,用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呕吐,咳嗽等症。用量用法:内服9~15克(3~5钱),或3~5片,或捣汁每次服5毫升;用于解毒,可加大剂量。外用:捣烂外敷或擦患处,或可炒热熨患处。注意事项:肺热燥咳、胃热呕吐,痔疮出血,痛疮溃烂者忌用 生姜的妙用(6)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姜,味辣,性微温。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说。 降温提神 增进食欲 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病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发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抗菌防病 治疗肠炎 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生姜干粉可缓解晕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左右,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的办法防止晕车、晕船,有的用生姜片贴内关穴,有明显的防晕效果。 盛夏季节,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此时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用沸水冲泡后饮用,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明显。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开胃健脾 防暑救急 夏天,人们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寒,引起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里面就含有生姜的成分,目的就是驱风健胃和提神醒脑。姜的吃法很多。倒如,喝姜汤,吃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做包子、水饺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于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利于肠胃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因为生姜皮有加速排汗、防止中暑的作用;还有刺激胃肠道粘膜,增加胃肠道消化液,和脾行水、利尿的功效。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适当吃些姜制食品,如酱姜、嫩姜酸、明姜糖等,对身心健康和防暑,大有益处。 生姜的妙用(7) 1.榨姜汁备用,友情提示:最好不要使用宜家的轧蒜器榨姜汁(尽管也有高手如此推荐),榨几次后轧蒜器一定会坏——29元大洋一个,好心疼。可以用擦菜器先将姜擦成丝,再用干净的纱布包住挤出汁(不过这又变成一个力气活)。勿去生姜皮,因为生姜皮属凉性,去皮后是热性。 2.全脂牛奶加糖煮开,再搅凉至约70度牛奶太热不行,将刚煮开的牛奶直接倒在姜汁上,仅能得到一碗有姜味的牛奶。牛奶用搅拌或其它方法冷却至70度左右,但不要静至冷却,否则表面会结一层“皮”。要用全脂牛奶。要用鲜奶,用奶粉=失败。 .牛奶快手倒入姜汁,立刻盖上碗。姜汁和牛奶的比例至关重要,姜汁太少无法凝固,姜汁越多越粘稠,但会太辣。推荐比例:1升牛奶,用——4汤匙姜汁。牛奶倒入姜汁动作要快,使两者迅速混合均匀,若徐徐倒入,结果牛奶会象cocktail一样分层。快速冲入就可以了,不用搅拌。 4.干5分钟别的(随便什么,只要别搅和它)5.开盖 生姜的妙用(8)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次,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牙周炎:先用热姜水清洗牙石,然后用热姜水代茶饮用,每日1至2次,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症。 咽喉肿痛: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至次,一般9次左右便可化解炎症、消除痛痒。 龋齿:每日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饮用数次。此法对保护牙齿,预防和治疗龋齿颇为有效。偏头痛: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神经衰弱:每天早、晚空腹各饮用热姜水1至2杯,可收到补气、提神之效。持续下来,对神经衰弱、头晕、烦躁等症具有良好疗效。 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让身体直接吸收,以缓解或消除酒醉。 面部暗疮:用热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头皮屑: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掉落。此外,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对秃头亦有一定治疗效果。腰肩疼痛:先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蛲虫病:每天睡眠前,先用热姜水清洗肛门周围,然后再饮用热姜水1至2杯,持续10天左右即可治愈。 脚臭: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加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食道癌:平时,坚持一日两次用热姜水代茶饮,可起到止痛、延长生命或缓解病情的作用。 高血压:血压升高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热姜水浸泡双脚,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随之下降。 动脉硬化:每天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并在每天临睡前饮用热姜水1杯,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感冒头痛: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热姜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麦粒肿:取热姜水一杯,借助其热气熏眼,熏时睁开患眼,一般每次熏10至15分钟,每日熏2至次,止痛消肿效果良好。 生姜的妙用(9) 1.上车船前嘴含一片鲜姜,或喝些生姜汁,晕车船的现象便可显著减轻或消失。2.清理污物时常感到恶心欲吐,在工作前含生姜一片即可避免。.冻伤初期,局部红肿疼痒,将生姜切成薄片敷于患处,一日数次更换,几日可愈。4.头发突然成片脱落,俗称“鬼剃头”,医学上称“斑秃”,可用生姜一日多次擦患处,约2-周即可长出新发。5.如因低血糖或中暑而突然晕倒,可用姜末或生姜汁加糖饮服,能起解救作用。6.如果意外摔伤,可将生姜汁捣烂外敷;若擦破了皮肤,用纱布浸姜汁涂患处,可预防感染且可加速皮肤愈合。 生姜的妙用(10) 生姜虽然是一种烧菜的佐料,不过用处很多哦!!1.治某些皮肤癣。将生姜切成片和力擦患处,每日2~次。2.治未破皮的冻疮。切几片生姜,放在适量的白酒内煮沸后,把渣去掉,用棉球蘸酒洗患处。.胃寒疼痛:生姜少许,加水煮沸片刻,趁热服。对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患者,此方也有效。4.老人慢性咳嗽:生姜捣汁半匙,糖一匙,加沸开水中,稍凉时服。一日2~次。5.腹痛:生姜片10克,大蒜10克,砂糖20克,共研细末煮沸,吃姜蒜、饮汁。6.镇咳化痰、止呕:把适量生姜捣烂,加少许蜜糖(或红糖)煎水服用。7.胃肠炎:生姜2~5克,蜂蜜2匙,将生姜捣烂,取汁1匙,与蜂蜜混合,再用热水冲服。每日4~5次。8.如因低血糖或中暑而突然晕倒,可用姜末或生姜汁加糖饮服,能起解救作用。9.生姜皮晒干研末,装瓶内储存备用。风湿病患者,每次取生姜皮末半勺冲酒饮用,可以缓解症状。10.如果意外摔伤,可将生姜汁捣烂外敷;若擦破了皮肤,用纱布浸姜汁涂患处,可预防感染且可加速皮肤愈合。11.上车船前嘴含一片鲜姜,或喝些生姜汁,晕车船的现象便可显著减轻或消失。12.清理污物时常感到恶心欲吐,在工作前含生姜一片即可避免。1.头发突然成片脱落,俗称“鬼剃头”,医学上称“斑秃”,可用生姜一日多次擦患处,约2-周即可长出新发。此外,生姜对于补血有作用哦。生姜煮红糖对女士很好的。已经霉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素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会诱发癌症,故不宜食用。 生姜十六作用 (1)、生姜三钱、红糖一两或白萝卜一个,加水适量煎服,趁热喝下,可治外感风寒和痛经。(2)、生姜三片、茶叶一小撮,放在口中嚼后温水送下,可治感冒。()、胃疼、消化不良、肚胀时,将生姜、桔皮各四钱煎服,可止痛止呕。(4)、平时吃饭时吃少许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健胃消食。(5)、取生姜三片、白萝卜一个,白胡椒五粒、陈皮二钱,水煎服,可治疗咳嗽。(6)、跌打损伤、腰痛、关节痛,可将生姜绞汁,芋头捣烂成糊,二者调匀,加少量面粉敷患处,可止痛。(7)、患蛔虫性肠梗阻,可用六钱生姜捣汁和60毫升蜂蜜调匀,服后能使肠梗阻硬块缓解,再吃驱蛔灵打虫。(8)、口腔溃疡时,用生姜汁漱口或涂患处,数次可愈。(9)、在火上烤热鲜姜,切片擦冻伤,能消肿止痒。(10)、将生姜嚼烂,敷于伤处,可愈刀斧伤。(11)、鲜生姜切片搽抹腋窝,可除腋臭。(12)、生姜绞汁,熬膏涂搽,可治两耳冻疮。(1)、鲜姜0克,捣烂取汁与蜜共调,开水冲服,可除呃逆。(14)、姜汁二到三滴吞服,或生姜一片涂擦舌根数遍,可止妊娠恶心或服药时呕吐。(15)、生姜捣烂敷伤处,可治蜂蝎螫伤。(16)生姜、茶叶各9克煎服,可治腹泻 含姜的方法是: 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应当注意的是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质黄樟素,对肝脏有损害,所以一旦发现生姜腐烂就千万不能食用。 老年人常食生姜可以延缓衰老 日常生活中巧用生姜,常常能够方便快捷地为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频嚼生姜,或用生姜研汁服,可以治疗呕吐。2、乘车前喝些生姜汁水,或切一片生姜贴在手腕内侧腕后横纹2寸处,用纱布包好,能防止晕车。在乘车途中含几片生姜,有助于抑制晕车呕吐。、将生姜捣碎与红糖混合,冲姜糖水热饮,可治妊娠呕吐或痛经。4、用鲜生姜汁半杯,蜜2匙,加水调匀饮服,可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5、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可治痰多咳嗽。6、用生姜0克煎汤,给小儿洗澡,可治小儿咳嗽。7、用生姜捣汁,调入米粥中同食,可治反胃。8、用生姜捣汁,频频漱口吐出,或研末涂擦疮疡,可治口疮。9、用生姜捣汁,调蜜适量,稍微煎煮,每次服几汤匙,一日数次,可治咽喉肿痛。10、吞服生姜汁,可治食物中毒。11、用生姜汁频擦腋下或患病处,可治狐臭、白癜风。12、取生姜焙干研末,与枯矾末等量混匀,同擦患牙,可止牙痛。 美容的作用 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我国,食姜已经有年的历史。早在周代,人们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姜。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人们每天都应该吃姜。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其中许多功效已为人们所熟知,如喝生姜红糖水治感冒,是民间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生姜止呕吐有良效,故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除被用于治疗呕吐和感冒外,还被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急性睾丸痛以及急救。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也有一定治疗效果。由于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所以民间有“早上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在浙江著名的姜产区,至今还流传着“每天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澳大"白大夫"美容专家提示,常食生姜可以延缓衰老。营养学家发现,生姜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还明显,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生姜中还含有一种化学结构与阿司匹林中的水杨酸相近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能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液凝固、抑制血栓形成。此外,生姜中所含的姜酚,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因而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另外感冒:生姜红糖氺;早上含薄薄的生姜片;生姜汁美容去头皮屑;生姜丝或片煮水加蜂蜜或者盐去斑;牙痛要姜片;生姜汁治皮肤癣;生姜片放腋下去狐臭;生煎煮水加盐加醋去脚臭;醋泡生姜丝祛斑;姜水漱口治牙周炎,口腔溃疡;生姜皮最后不要剔除;烂的生姜有毒;便秘,内热,痔疮的人不宜吃。 中微资讯先锋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文字、图片、影音等等)均由原创者或网络免费提供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qq.白癜风好了应该要注意什么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chuanzx.com/jcfc/1261.html |